163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特别整理贵州特岗语文真题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教师上课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A.教材B.教案C.教科书D.学案2.提出“从做中学”、“儿童中心”思想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涂尔干3.教师要遭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说明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A.为人师表B.教书育人C.关爱学生D.爱岗敬业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智育B.德育C.体育D.劳动教育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B.启发性C.理论联系实际D.循序渐进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未成年学生,()。A.对严重违纪的未成年学生可以实施开除B.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不守纪律的未成年学生可以采取特别措施C.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D.不得未向上级部门请示就开除未成年学生7.临睡前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确切地说,这是因为该阶段的学习不受()的2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多重抑制8.下列不属于知识迁移的是()。A.杯弓蛇影B.见异思迁C.惊弓之鸟D.因噎废食9.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一味的讨好学生的喜欢时,这说明教师的成长正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10.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就读时,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种学习功能属于()。A.内部高级动机B.内部低级动机C.外部高级动机D.外部低级动机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5分,共计10分)1.简述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2.简述中小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三、案例分析题(1题,共10分)星期三上午上课铃声响后,某年级(1)班的小敏手里拿着面包匆忙跑进教室,上数学课的李老师看见后,很不高兴地对小敏说:“站住!把手里的面包扔了,学习不咋地,就想着吃。“于是小敏气冲冲的把没吃完的面包扔进垃圾桶,头也不回地走向座位,课堂上整节课,她好像心事重重,没有心思听课。当天下午第一节课,该班的小凯也迟3到了,一边啃着方便面,一边跑进教室,正上语文课的王老师没有责怪小凯,而是拿出干净的纸巾微笑地递给他,“拿着把食物放在纸巾上先上课,等下课后你再吃吧,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泡着吃会更好。“于是,小凯安安静静地上完这节课,下课后带着点羞涩走进王老师的办公室。王老师仍微笑着边给小凯泡泡面边问:“今天下午你迟到是什么原因呀?能不能告诉老师!“随后在与小凯的交流中,王老师了解到小凯因家里有事帮忙妈妈照顾妹妹迟到的,于是,王老师跟小凯交流应对特殊事情的解决方法后,小凯带着感激的心情高兴地回到了教师,从此小凯再也没有出现上课迟到的现象。(1)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案例中两位教师的行为,你认为哪位老师的做法更好,并说明你的理由。(8分)(2)结合案例,在下面写出体现王老师“教育机智“的句子。(1分)(3)从德育的视角看,该案例中王老师主要采用了哪种教育方法。(1分)4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7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浪废骁勇沧海一粟措手不及B.端详急躁委曲求全同仇敌忾C.平添松驰慢不经心细嚼慢咽D.迁徙信誉不翼而飞眼急手快2.诸子中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是()。A.孟子B.孔子C.庄子D.荀子3.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4.《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A.马丁·路德·金B.司汤达C.莫扎特D.巴尔扎克5.下列鲁迅的作品中,属于杂文集的是()。①《热风》②《呐喊》③《三闲集》④《华盖集》⑤《朝花夕拾》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6.下列作品中,属于茅盾《蚀》三部曲的是()。①《子夜》②《幻灭》③《动摇》④《雷雨》⑤《追求》A.①②③B.②③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