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学校 > 正文

联动教研 共促成长——承办中山市西区街道小学数学教研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05日19:00:30

本文有953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3分钟。

绿荫渐浓春已去,初夏微风拂面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基地(中山)西区教研共同体的活动要求,4月30日上午,西区沙朗小学数学科组承担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课例分析如期开展,这是西区教研共同体的第三场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结合学校王燕兰校长主持的202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整体关联下小学数学数与运算结构化学习实践与研究》同步进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燕校长、西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小学数学专干李锐翀老师、中山市西区街道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钟建萍老师等领导嘉宾,及西区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代表参与本次活动。
 

一、课例展示
本次活动,先由西区沙朗小学周诗妍老师执教课例《分数的意义》。课前,周老师利用前置探究单,让学生通过画图先对分数的产生过程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课堂上,周老师更是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素材去表达和感悟,学生在辨析“变中的不变”逐步抽取出单位“1”并概括出分数单位。在分数单位的教学中,周老师则是着重让学生感悟了分数是由一个个分数单位数出来的,展现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由此解决本节课提出的核心问题:“分什么”、“怎么分”、“数什么”。
 

接着,由广丰小学兰天老师执教课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伊始,兰天老师以吃饼的情境引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条件中单位的变化,让学生辨析单位“1”。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质疑——“为什么分母不变”?并通过课件直观的分饼操作和数几个分数单位,逐步让学生明晰算理并概括算法。最后,通过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勾连——都是计算有几个计数单位,从而打通知识版块间的隔断墙,让学生建立了加减运算的结构化体系。
 

 

课例分析
紧接着中山市西区沙朗小学王燕兰校长对课例《分数的意义》进行了课时分析。王校长首先对本课知识点在教材的纵向编排进行了解读,再结合教参、要义和教材进行横向分析,提炼出了本课的核心素养的体现以及教学目标,最后分别从研究过程和实践反思的角度分享了备课团队对本节课的研磨思考,可谓是干货满满。
 


三、专家点评 分享之后,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燕校长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刘燕校长首先对两节课例的设计和达成的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感知,紧扣重要概念和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体现了结构化教学。但也指出两节课例对单位“1”的关注还不够,并对两节课中什么是“从0到1的问题”进行了释疑,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点亮了指路明灯。与此同时,刘燕校长充分肯定了王燕兰校长课例分析中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并且为小学数学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四、活动总结

最后,中山市西区街道小学数学专干李李锐翀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期盼,内化本次课例与分析的案例的要点,为提升西区街道小学数学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区街道中心教研组钟建萍老师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对刘燕校长的指导以及承担课例的两个学校表示了感谢。教研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分数教学的认识,更促进了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为本区域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一片掌声中,本次课堂展示活动圆满落幕,但教育的热情与探索永不止步。西区街道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将继续携手共进,在教育的田野上播撒智慧的种子,期待来年更丰硕的教育成果。
 
 
中山市西区沙朗小学
撰稿:莫妙萍
排版:罗翠静
一审:许丽君
二审:黎国庄
终审:王燕兰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中山西区沙朗小学",由"样样知"编辑,以上就是联动教研 共促成长——承办中山市西区街道小学数学教研系列活动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xuexiao/377659.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