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高考地理微专题17森林火灾

更新时间: 2025-07-26 08:47:31

本文有2570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7分钟。

考点要求

年份

命题统计

命题情境和角度

森林火灾

2023

湖北,17题,16分

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项火灾应对实验项目为情境

通过野火成因、应对措施及影响考查森林火灾

河北,11题,3分

以某年赤道附近(5°S-5°N)部分海域海表温度距平剖面为情境

通过拉尼娜现象考查野火发生概率

2021

湖南,6-8题,9分

以蒙古东部地区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为情境

通过野火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考查森林火灾

【命题趋势】森林火灾常以野火形式考查,往往与干旱有密切关系,考查切入点越来越小。

题型一森林火灾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2025年1月7日突发山火,在大风助推下迅速蔓延,该州洛杉矶成为重灾区,大火烧毁了上万亩土地、数千栋房屋建筑。

思考:试分析洛杉矶大火的原因?

答案:气候因素:加州中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不足500mm,长期降水少导致植被缺水。加之2024是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自9月起南加州经历了最热也是最干燥的冬季开端之一。为野火提供了大量易燃物和可燃物。

地形因素:加州东靠近落基山脉,特殊的地形易形成“圣安娜风”。秋冬季节美国内陆荒漠盆地形成冷高压,气团在向沿海地区移动时受到海岸山脉的影响,空气下沉气候变干,形成干热风。

植被因素:植被以易燃灌木为主,干燥且油脂含量高,燃烧速度快、火势迅猛。

人类活动因素:城市化促使人们与自然植被接触频繁,人类活动产生大量潜在火源。不合理的林木管理政策,促使山林易燃物堆积。总之,山火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

典型例题:

1.(2023·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左示意试验区位置,图右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

【详解】(1)试验点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高温干燥;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多;该地区植物富含油脂,油脂易燃。

野火发生条件:火源+可燃物+助燃物

1.火源——自然火源,主要有雷击、泥炭自燃、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等;人为火源,主要有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

2.可燃物——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

①植物体内含水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秋冬的枯树落叶更易燃烧);

②林区林分结构与植被群落的特点(人工造的单纯林或同龄林区,抵御火灾能力更差,因为可能一个林区的树木都进入了高龄时期,枯木多发)。

3.助燃物——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常见的是空气和氧气以及氯气和氯酸钾等氧化剂。

(2)方案:由图可知,冬季采用机械,选择性采伐部分林下次生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减少易燃物;并通过放牧牲畜,减少地表植被,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的数量,减少可燃物。影响:通过机械采伐、人工移除、放牧牲畜等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物等的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利于减轻干扰因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通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增加了林下光照,利于幼苗萌发与林下群落更新;这种方案减少了枯枝落叶,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所以说林下光照要充足;图中为亚热带地区季节明显,落叶具有季节性,落叶相对集中;地中海式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林木群落较复杂;各个阶段的实施需要机械作业,需要充足的资金。

【答案】(1)(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

(2)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性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放牧通过牲畜食草,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林下光照要充足;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复杂;资金充裕。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

3.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

4.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

【答案】2.C3.A4.C

【分析】2.

3.

4.

知识回顾:1.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

定义: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形成火灾必需的物质基础

(1)可燃物质: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资基础

1.深厚的枯枝落叶层:茂密的森林且多松柏林(能分泌油脂,松香在古代就是重要的引火之物);

2.枯枝落叶腐烂时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

(2)氧气是助燃气体:

当火场周围的氧气因燃烧越来越少的时候,风力的作用就凸显了。

风的存在使得接近火场的氧气不断更新。

火险天气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

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分布规律

年周期性变化:降水多的湿润年一般不易发生火灾。森林火灾多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年,由于干旱年和湿润年的交替更迭,森林火灾就有年周期性的变化。

季节性变化:凡一年内干季和湿季分明的地区,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称为火灾季节(防火期)。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

日变化: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郁闭度:大的林分林内潮湿,不易发生火灾;反之,则易发生。

地形分布:阳坡日照强,林地温度高,林内可燃物易干燥,陡坡雨水易流失,土壤水分少,都易发生火灾。

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爆燃:爆炸式燃烧。

火本身:火大,着火面积大;着火点多;死灰复燃。

大风: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而且风向的变化会不断的改变火向。

地形:山区山高谷深坡陡地不平,灭火人员难以进入,也极大的增加了灭火难度。

取水:灭火要用水,取水困难难灭火。

密林:根据火向清理出一个隔离带是重要的灭火措施。林越密越难短时间清理出隔离带,林密也使得灭火人员更难进入,而火灾更易发生。

命题预测:考向01从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林火

林火是森林群落演替的重要驱动力,由林火干扰引发的植被演替在塑造植物群落的结构、分布和维持其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迭部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2981~3408米,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高寒气候过渡地带,主要植被群落为云杉—巴山冷杉林。下表示意迭部林区一次林火后火烧迹地四个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演替阶段

个体数量/株·(400㎡)-1

乔木

灌木

草本

5年

131±27

3579±256

15年

196±32

2773±147

23年

151±11

204±41

2077±210

全面恢复后

112±7

171±18

1476±65

1.迭部林区一次林火后火烧迹地植被群落四个演替阶段中()

A.草本个体数量先增后减B.全面恢复后植被群落个体数量最多

C.灌木最终演替为优势种D.林火后23年灌木个体数量达到峰值

2.与林火后5年内相比,5~15年间利于迭部林区火烧迹地灌木层恢复的自然条件是()

A.近地面光照较强B.土壤稳定性提高

C.气象灾害干扰少D.群落间竞争减小

3.迭部林区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的最终演替方向为()

A.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灌木林—草本植被

C.落叶针叶林—灌木林—针叶林D.灌木林—草本植被—落叶阔叶林

【答案】1.D2.B3.A

【解析】1.由表可知,林火后23年灌木个体数量最多,达到峰值,D正确。四个演替阶段中,草本个体数量持续减少,乔木最终演替为优势种;通过对三类植被个体数量累加可知,林火后5年群落个体数量最多,ABC错误。故选D。

2.分析可知,林火导致火烧迹地地表裸露。林火后5年内,草本层迅速恢复,其固土保土作用增强,因此,在林火后5~15年间,火烧迹地土壤稳定性提高,根系较发达的灌木生长条件改善,迅速恢复并成为优势种,B正确;此时段草本、灌木群落对光照及生长空间等的竞争增强,导致草本个体数量有所减少,D错误。近地面光照和气象灾害对火烧迹地灌木层恢复影响较小,AC错误。故选B。

3.由表可知,林火后,植株较矮小的草本层和灌木层优先恢复。随着生长条件的改善,高大的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乔木层恢复生长。随着种间竞争加剧,与当地气候最匹配的云杉、巴山冷杉林等针叶林树种成为优势种群,所以最终演替的过程可能是先经历灌木林、落叶阔叶林,最后达到针叶林的稳定群落状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高考地理微专题17森林火灾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400755.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