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中国人成日本入籍“第一大户”,50年来首次反超韩国!

更新时间: 2025-07-25 10:51:40

本文有829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3分钟。

近日,日本法务省发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去年(2024年)共有8,863名外国人取得日本国籍,其中中国人数量为3,122人,历史上首次超过韩国和朝鲜籍(2,283人),成为日本归化人口最多的国籍。

这不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动,而是50年来中日在日本“归化结构”中的一次重要反转。放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人口政策语境中,这个转折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归化总人数:8,863人。中国籍归化人数:3,122人(第一)。韩国/朝鲜籍归化人数:2,283人(第二)。南亚国家(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归化人数:近5年增长翻倍(从1,719人至3,458人)。

在此之前,日本归化者中韩国/朝鲜籍连续数十年占据首位,而中国人则多居第二。但2024年,中国人首次超越,标志着一个人口结构的“分水岭”。

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归化”日本?

归化(取得日本国籍)不同于长期居留或者工作签证。它不仅代表法律上的国籍变更,更代表社会身份、政治权利乃至文化归属感的转换。

越来越多中国家庭希望孩子接受日本教育体系——从保育园、小学到大学。归化后可享受与日本公民相同的教育资源,甚至更容易申请公立名校、大学减免学费等。

与“永住签证”相比,日本的归化流程虽然严格,但一旦通过,即成为日本国民,享有选举权、国家福利,也无需再担忧签证更新和强制遣返等问题。

部分华人第二代、第三代已经在日本生活多年,日语为母语、文化认同也更偏向日本,归化成为自然延伸。

永住资格申请要求:原原则上居住10年以上(部分高技能人才可缩短为1~3年),收入、税务、品行等也需逐项审查。而归化条件则为:合法居住5年以上、18岁以上、日语能力合格、放弃原国籍、收入稳定等。尽管归化门槛看似更高,但由于“回报”更大、审核周期相对更明朗,一些在日华人反而倾向直接“归化”,规避永住的复杂流程。

这一现象也引发争议:当归化成为“身份捷径”时,日本对“归化者身份”的定义与期待是否正在松动?

除了中韩归化人数的此消彼长,日本还面临另一趋势:非传统国家归化人数暴增。

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亚国家,近5年归化人数翻倍。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在日本技能实习、护理、饮食等行业中占比上升,归化趋势说明:“低技术外劳向定居转型”的路径正在逐步成型。

日本虽然未公开鼓励“移民”,但通过技能实习、特定活动签证、高度人才等制度设计,实际上形成了准移民体系。如今,归化数据则是这一趋势的又一个实锤。

自2024年4月起,归化公告将不再在纸质官报公开,而是改为网络版隐藏公告90日内非公开。此举被认为是对归化者隐私的保护,同时也削弱了外界监督与可视性。

同时,未来是否加强日语、历史、社会认同等“融合性审查”,成为政策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

今天的日本,仍以“非移民国家”自居;但归化数据的变化、劳动结构的变化、教育系统中的多语言家庭比例上升,都在诉说同一件事:日本,正在悄然走向一个“移民融合社会”。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选择空间的打开;但同时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融入,需要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上的长期投入。

身份转变是一纸文件,而认同与归属,是一段旅程。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中国人成日本入籍“第一大户”,50年来首次反超韩国!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400524.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