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曼大毕业后,我在英国小学当助教

更新时间: 2025-07-31 11:16:25

本文有1827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5分钟。

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在国内积攒了三年教学经验,然后申请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对外英语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在伦敦市中心的一家公立小学工作,职位是高级助教(HigherLevelTeachingAssistant,简称HLTA),平时负责代课或者协助班级主教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如果要做主教老师,必须得有英国的教师资格证(QualifiedTeacherStatus,简称QTS),而获得这个证书需要在大学接受一年的教师培训,或者在岗学习。在我做高级助教的这一年里,我教过了所有的年级,对英国小学的整体教育体系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本文转载自:留学杂志

文丨Heather

英国公立小学一个班有20多名学生,最多不超过30人。和国内不一样的是,英国小学每个班级有一位主教老师,其需要负责学生所有的科目,也就是全科教师。除此之外,每个班级至少还会配备一个助教(LearningSupportAssistant,简称LSA)或者高级助教(HLTA)。

当主教老师参与教研或者有其他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像我这样的高级助教来代课,因为是没有人能给主教老师调课的。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很多时候代课老师是临时性地负责上课,很有可能出现不了解当天教学内容的情况。

除了教学生英语、数学、外语,主教老师还会教历史、地理、美术、科学等。关于英国小学生数学不好的传言属实,很多5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背乘法表,因为学校不留作业,他们回家也不怎么复习。

readingcornor

其他的科目学习,我的感受是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并不在意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点。比如五年级学习二战的历史,老师不在意学生是否记得二战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的,但是会引导学生讨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如果你的国家发生了战争,你会选择留在自己的国家还是作为难民到另外一个国家?”等问题。

除了学校内的常规课程,英国小学还有很多的trip活动。有与学习相关的活动,比如带学生去博物馆学习进化论、去森林学习石器时代等;也有不以学习为目的的活动,比如带着学生去电影院、游乐场、动物园等。有一次我们带学生去游乐场,他们都开心得哭了。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是英国小学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学校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虽然上课讲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会分为简单、中等和有挑战性三个级别,供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如果某个学生在某方面基础薄弱,也会有专门的干预,比如我就为一些写作和阅读方面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提供过专门的辅导。

reception教室

学校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绪管理。

首先,老师的第一要务是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避免他们受到忽视、伤害或虐待。平日在学校时,学生身边是一定会有老师在场的,这样出了问题才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撰写报告,比如:学生摔倒、擦伤要写报告,并进行急救;学生之间发生了冲突要写报告;甚至如果学生谈到家庭暴力,老师也要立刻写报告,学校会进行干预等等。

其次,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正面激励。老师对于学生一些小小的成就都会有特别夸张的表扬,比如做对一个题会夸奖、画出来一幅画会夸奖、做好了一件小事也会夸奖。每周还有一次全校表扬大会,会表扬一些当周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总之,不管这个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怎么样,他一定可以得到很多的表扬。

此外,每个班级都有情绪状态展示区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状态选择“开心”“疲惫”“生气”等。同时感官盒(sensorybox)也是英国小学常见的工具,里面装有一些缓解压力的小物件,比如压力球或者毛绒玩具。如果学生觉得不安或焦虑,可以申请拿一个感官玩具(sensorytoy),或者去阅读角平复情绪。

sensorybox

英国小学比较关注有特殊需求(SpecialEducationalNeeds,简称SEN)的学生。

比如针对患有多动症(ADHD)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学生,学校安排了助教(LSA)提供一对一的支持。这些学生虽然有自己专门的课表,但也有固定的班级,很多时候会与固定班级的同学一起上课。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尊重这些学生的需求,比如多动症的学生只要不影响他人,会被允许站着听课或者在教室内适当走动。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助教会带他们离开课堂进行短时调整。

此外,助教也会为这些学生安排专门的活动和任务,比如使用感官工具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或者根据他们的水平调整他们的学习任务,并随时给予帮助。最重要的是,SEN学生在学校不会被另眼看待。老师和同学都会很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有时看到他们情绪崩溃,同学都会非常理解地说“It’sokay.She/Heisstilllearning.”意思是“没关系的,她/他还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平时助教也会引导SEN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他人互动,因此SEN学生在学校也会有很多机会得到肯定和掌声。

此外,我所在的学校还设置了两门与身心健康相关的课程。

一门是个人、社会、健康和经济教育(Personal,Social,HealthandEconomicEducation,简称PSHE)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管理情绪、缓解压力,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包括识别网络暴力、拒绝网络霸凌等,培养他们乐观自信、健康独立的生活态度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一门是MindUp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机能,以及它如何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认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在我印象里,英国人简直太爱拥抱了——见面抱抱、离别抱抱,开心要抱抱,难过也要抱抱。除此之外,英国很注重闲聊(smalltalk),同事聊天会问对方周末过得什么样、有什么度假计划等,然后给足情绪价值回应。

如果有教师要离职,校长一般会发邮件给除了他/她之外的所有人,让大家捐赠。在他/她上班的最后一天,校长会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宣布他/她要离开的消息,然后送礼物告别。在我即将离职的最后两周,同事们见到我的时候会过来对我说“Iheardthesadnews”(我听到了这个悲伤的消息)、“Wishyouallthebest”(祝你一切都好)之类的话,这让我感觉很温暖。

离职时收到的礼物

英国学校的中国老师比较少,我们学校有来自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同事短暂地待过一段时期。我的同事和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比较好奇和尊重。我给学生们准备过中国的剪纸和小吃当作礼物、一有机会就会给他们读《西游记》、同事不舒服的时候给他们分享过中药。

在我离开的最后一天,校长对我说大家会以这样的方式记住我。这也算是一种文化输出了吧。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在国外学习和工作,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别国的文化,也会让世界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在英国任教的这一年,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特别的时光,也让我在感恩中更加笃定前行。

本文作者Heather系国际教育从业者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270期,原题为《英国小学观察日记》

多说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说经常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我们的推送哦!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曼大毕业后,我在英国小学当助教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394123.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