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印度留学生大量涌入中国,硬科技领域藏安全隐患,这些漏洞太揪心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8日13:39:59

本文有460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2分钟。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像防贼一样,实验室里拍张笔记照片都可能被约谈。可咱们这边,却让印度留学生成批扎进了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2025年的数据,在华印度留学生超3.2万,2.1万人的专业都是硬科技理工科,七成以上还能进高校重点实验室。更让人捏把汗的是,他们拿着全额奖学金,接触的不少是核心技术。

不是危言耸听。印度政府早有“中国技术学习计划”,80%的留学生回去后,能被分配本国高科技和军工企业。印军《技术获取战略》白皮书更是明确,在华留学生是“重要情报来源”。

真实案例举不胜举:某水声工程重点实验室,印度留学生举着手机在消声水池前自拍,身后潜艇声纹分析的屏幕没遮没挡,数据看得一清二楚;西北某航空航天大学的风洞测试数据,被当成“公开资料”写进了印度学生的课题报告;还有个学生,毕业前一周,笔记本电脑里,查出了驱逐舰声呐的完整参数表。

更离谱的是,有个曾在涉密项目组的印度学生,离开中国才三个月,名字居然出现在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这地方专搞导弹研发,官网名单上,五个工程师都有我国军工院校留学的经历,而且都是印度裔。

为啥会这样?高校有“留学生比例”考核,为了达标,甚至出现“花钱请人读书”的怪事。印度学生成批涌进雷达、电子对抗这些专业,而这些,恰恰是印军在边境最急切突破的技术领域。

别以为这是“教育国际化”的正常现象。以史为鉴: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装成书生,把辽东要塞摸得门儿清;抗战时,日籍教授潜伏在清华,偷偷绘制华北地形图。

如今咱们却主动铺红毯,把关键领域的门敞得太开。高校追求国际化没错,但不能拿家国安全当赌注。对战略对手的天真,可能变成日后的被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印度留学生大量涌入中国,硬科技领域藏安全隐患,这些漏洞太揪心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392820.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