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日语已经名存实亡?大部分词汇已被英语“蛀空”,中文要提高警惕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4日12:01:41

本文有1423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4分钟。

大家都知道,日语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汉语,直到现在,日语中还有很多的汉字,但是现代的日语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实已经“事实死亡”了。

很多的日本老人现在甚至都看不懂电视,主要的原因就是英语的入侵,现在的日语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西方词汇,很多原本的日语也因为英语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动,导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根本没法和年轻人沟通。

为啥日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文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被“西方化”的日语

走在东京的街头,随便站在便利店门口听一会儿年轻人的对话,就会发现一件事:这日语里,怎么越来越多“洋味儿”?“バイト”(打工),“コンビニ”(便利店),“リモートワーク”(远程工作),“アップデート”(更新),几乎句句都有点英式口音的片假名词汇,这些词年轻人用得溜得很,但换成他们的爷爷奶奶,可能就一头雾水了。

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整个社会的语言方式都在变化,尤其是城市里的年轻人,受网络和游戏的影响,基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半英半日的语言模式,甚至有些人觉得说得越洋气,越代表时尚和潮流。

但问题是这种看似“先进”的变化,其实正在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代沟不止是观念上的,更是语言上的。老年人听不懂年轻人在说什么,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跟不上时代,而是他们根本没接触过这些词,这些词压根就不是传统日语的组成部分。

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局面:一个祖父辈的人,打开电视,发现主持人满嘴带着英语风格的日语,听着跟一个新的语言差不多,想通过电视看看解新闻吧,却发现大部分词汇都听不懂,而且一个语言的词汇发生变化的话,整个文化的味道也变了。

以前日本讲究礼仪、敬语、沉静这些概念,很多都通过日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中,但现在呢?cool、fashion、smart这些词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英语的潮流,这就导致日语原本的体系受到巨大的冲击。

一些日本学者和语言学家已经开始呼吁,要重视日语本身的纯净度,因为语言一旦失去了它的文化根基,最终就会变得非常空虚,看似沟通无碍,实则意义越来越空泛,而日本和中国一样,非常讲究文化的传承,所以这样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中文有没有受到入侵?

再来看咱们自己的语言,有人说中文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这话真不是吹的,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文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英语的影响,但是中文的情况和日文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来举几个例子看一下。

比如沙发、咖啡、巧克力这些词,你一眼就知道它们来源于外语,但我们早已习惯了它们的汉字写法,为什么我们的外来词不会像日语那样,全篇的片假名?因为中文有一整套的外来词本地化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不是照搬而是转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像英语或日语那样主要靠发音传达意思,中文讲究形、音、义”统一,所以当一个外来词进入中文时,往往会先经过意译和音译的双重处理,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原词的意思,还能让它听起来像是自家的词语。

比如我们常用的电脑这个词,就比日语里的“コンピュータ”更有文化底蕴,你能从电脑两个字里读出思考和智能的含义,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机械工具,而软件、硬盘、鼠标这些词,虽然都是外来的词语,而且都是科技领域的词,但却完全被中文化了,我们不觉得它们是外来词,因为它们在汉字世界里已经毫无违和感了。

而且不得不说,中国人在语言问题上一直都很警觉,你看这些年从教育部到媒体,不断在纠正那些过度崇洋的用词,鼓励大家使用更加中国化的词语,这种做法可能一开始听起来土,但它代表了一种对语言主权的坚持。

而且中国的网络用语虽然创新频繁,但很多词背后都藏着文化意蕴,比如躺平、内卷、社恐这些新词,虽有些英文原型,但它们在中文里获得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情绪表达,已经变成社会现象的一种映射,这种把外来词语汉化的能力,正是中文的强项。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文完全没有问题,年轻人上网的时候,语言里不可避免地混入了一些洋气的词,但不同的是,这些词往往只是用来娱乐的,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一旦进入正式场合,大多数人还是会回归中文语境。

语言的传承,需要自信,也需要智慧

关于外来词,我们真的不必草木皆兵,也不用全都否绝,语言从来就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工具,我们看看西方的很多国家,其实他们也有很多根据中文改编的词语,甚至有不少已经被权威词典收录,很多老外日常生活也会用这些“中式英语”。

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的“西化”,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打开短视频平台,不少博主说话都掺杂着一两个英语词汇,这样说话听起来好像很潮流,但真的好吗?当一个语言中原本丰富的词汇被外来词侵蚀掉,久而久之,人们会忘记自己语言本来能多么精准地表达思想。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文化判断力,一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来词是恰当的,什么时候坚持使用本土语言更能传情达意的智慧,不是彻底的排外,而是选择性的融合,不是全盘接收,而是有底线的接纳,而这个判断力的来源,就是文化自信。

汉语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依然能被我们熟练使用,这就说明我们的语言一定是有自己的优秀之处的,外来词的作用就是帮我们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与其它国家交流,如今中国人的足迹遍布全球,孔子学院也在很多的国家开设,世界也已经看到中文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你们是怎么看待日本这种现象的?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日语已经名存实亡?大部分词汇已被英语“蛀空”,中文要提高警惕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391895.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