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跨界合作,多元共治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2日22:14:09

本文有1763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5分钟。

针对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家校互动形式单一、社区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家校社间融合度不够等问题,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聚焦在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成长需求,以“三圈共育·整区推进”为策略,集全区之力调动社会育人各类资源,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共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协同育人经验今年在全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论坛上作典型交流,山东省十佳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山东省家庭教育名师名校长全市最多,获评青岛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持续擦亮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首批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等“金招牌”。

一、搭建“三圈”模型,协同育人机制化

一是打造学校教联体“核心圈”。以91所中小学为圆心,联合学生家庭、社区及周边资源单位,成立学校“教联体”。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成立由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共同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分管校长担任“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总协调员”,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明晰教师、家长、学生和社区参与治理的权力和空间,率先完成全市“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试点并在全市推开。

二是打造学区教联体“协同圈”。以学区制改革中形成的19个教育共同体为基点,吸纳学区所在街道和资源单位,成立“教联体议事会”,由共同体理事长、街道代表、资源单位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工作。各共同体与街道办事处制订学区教育两张清单,即由共同体梳理“需求清单”,由街道办事处梳理“资源清单”,实现资源跨校共享。对照清单开展开放日、接待日、知识宣讲等活动,街道社区居民走进学校年均约10万人次(含文体场馆开放),为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假期管护等年均约3万人次。

三是打造区域教联体“保障圈”。由区教体局牵头,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关工委、区科协等13个部门及社会资源单位成立市北区“教联体”。制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教联体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成立市北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总校和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指导中心、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等“一校三中心”,高效统筹全区教联体建设。目前区级“教联体”已吸纳50余家社会资源单位,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文体、医疗、企业等类型全覆盖。

二、拓展“全域”阵地,协同育人实体化

一是筑牢学校主阵地。落实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家长定期到校参加家庭教育指导课,密切家校互动。2024年起每年创新举办“亲子文化节”,为期2个月,广泛开展“亲子运动会”“家庭教育研学”“生活德育案例征集”等活动,通过亲子共学、共乐、共享,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共创”,营造青少年阳光成长的浓厚氛围。每年5月份举办家校社协同育人宣传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今年承办了青岛市2025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宣传月暨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受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和专家关注。

二是联动社会大课堂。打造“网格化”社会育人阵地,在全区137个社区全部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每个站点配备1名取得培训资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宣讲辅导,《中国教育报》报道推广这一做法。发挥全区文体场馆、博物馆、儿童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多的优势,强化馆校合作,与区图书馆联办亲子阅读工程,“北北妈妈故事会”项目凝聚近300名领读妈妈推广亲子阅读,获评首届“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优秀案例”。与区档案馆建立全市首个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共建家庭档案整理亲子体验课程,该基地入选首批市级社会资源清单。

三是开辟线上新空间。研发“市北教育服务资源管理平台”,规范管理134家校外培训机构和体育俱乐部的642门活动课程,方便学校自主采购用于社团建设和课后托管。建设“市北家校合作平台”,具备家校信息互通、问卷调查、课程学习等功能,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线上资源库。同时,在局公众号开设“家庭教育微课堂”栏目,与青岛广电集团联办全媒体家庭教育周播节目,每期受众人数超10万,基本实现了全区学生家庭全覆盖。

三、组建“多元”队伍,协同育人科学化

一是专家智库指导方向。邀请国内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名专家,组建了协同育人“教联体”智库。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局,聘请三甲医院等机构42名心理专家担任各中小学心理副校长。联合区关工委组建“五老讲师团”,组织120余名本土专家成立讲师团,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高端引领教联体建设。

二是骨干队伍担当重任。在全市较早成立家庭教育科,管理干部全部接受专业培训,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制度,打通参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职业发展路径,现已培养20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强化典型带动,去年底6人入选“山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名校长和家庭教育指导名师”,2个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均为全市最多。

三是志愿队伍协作协同。招募有意愿、有能力、有情怀的优秀家长,组成家长志愿服务队,在生涯规划教育、育儿经验分享、上放学护学岗、学校膳食管理、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主动协同,打造“市北好爸妈”志愿者团队。定期在新华书店等举办家庭家教家风读书会,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优秀服务队。

四、开发“立体”课程,协同育人特色化

一是丰富学生课外课程。立足“五育并举”,发布首批16家区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组织近万名中小学生走进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浮山森林公园、欢乐滨海城绿道等,让孩子们在多场景切换中实践体验。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科技馆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市北区科学教育基地”,开发海洋探测、人工智能等特色课程,年均组织研学实践800场次,多元化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二是打造家长提升课程。研发“1+x”新生家长衔接系列课程,完善“成长规律”“教养策略”“家庭建设”“协同育人”“自我觉察”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系列品牌课程成为区域特色。评选区级精品课程50个,市级精品课程10个,有力指导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培育品牌创意项目。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以解决家庭教育难题为目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创新实践课程。策划实施70余项小型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创新项目,打造“嘉定山上家长思享会”“幸福妈妈俱乐部”“好爸爸成长计划”等知识社群,以家长为主体,或分享经验,或提出困惑,在讨论中自主学习、找到答案、获得成长。

声明

本文来源于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跨界合作,多元共治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390866.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