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考前焦虑爆表,这届家长要不要“卷”起来?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27日09:41:14

本文有2265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6分钟。

又到学期末。如果你家里刚好有个临近期末考的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的娃,又或者你周边存在这样的家长,大概率可能是以下这几种状态。来看看被戳中了没?

焦虑纠结型:“妈呀,这孩子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稳定,薄弱环节要怎么补啊?!”

外冷内热型:表面:“没事,放平心态,考试结果不重要”;内心os:“上次考不好娃就难过了好一阵子,现在复习时间紧张,哎,也不知道作为家长的还能做点啥!”

自我暗示型:“不要急、不要骂,考试是孩子的课题,产生情绪是自己的课题……”

其他……

如果把眼光拉长,期末考试的确是人生中一个很小的阶段;但它也是当下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日常,无论大人孩子,那些为此全力以赴、紧张焦虑的日子,回过头来看,也会是无比生动的记忆。

但千万别忘了,为考试而准备,绝不等于要以考试为目标来规划和学习。短期知识记忆固然可行,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底层能力——学习力、思维力、判断力才更加重要。因此,相比关注考试结果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在考试中体现了对这些能力的掌握,特别是大语文这类越考越灵活的学科。

/《我们由奇迹构成》剧照/

恰好本周是各地中考的日子,不妨来跟C计划一起看看:今年中考语文题都有哪些命题趋势?有哪些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底层能力,更轻松地应对当下的期末挑战?值得你收藏,和孩子一起思考、应用。

语文,正在变得越来越思辨

虽然中考题是由各城市自主命题,但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能力的考察,是一致的。以2025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例:

各地中考作文题

网络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有没有必要练字?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

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大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全”的解释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

请以“相互成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大作文)

请选择一个主题:①眺望与凝思;②远近起伏都是歌;③宇宙深处的那束星光。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杭州市中考作文题(大作文)

艾青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辛勤地劳作”“金色的颗粒”彰显自然的法则,藏着成长的密码,蕴含辩证的关系……

上面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成都中考作文题

以上作文题,显然要求都不止是让学生单纯讲一件事,或散漫地展开联想,或堆砌华丽辞藻,而是期待基于某个问题或者现实情境,独立思考,有结构化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反义词、相互、辩证关系等)。

除了中考题,高中的考试题也呈现了类似的趋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多一些稳定的安排,少一些随机的选择会比较好;也有人说,生活不应该被规定,让未来多一些开盲盒的惊喜岂不是更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24-25高一天津河北高考作文题

从这个题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明显感受到,光是简单积累的知识是无法支撑孩子拆解题目了,无论你支持“稳定的安排”,还是支持“盲盒的惊喜”,都需要写出利弊,有理有据进行分析,不能单一地吹捧或贬低——没错,这些都是对思辨力的考察和应用。

两个思辨工具,应对十种题型

是的,纵观近几年的语文卷,题目虽然越来越丰富,但很多题型本质是相通的。今天也分享两个在C计划课堂上最常用的工具,欢迎你跟孩子共同了解,帮助孩子提升思辨力。

1)权衡利弊法

不妨问问孩子是否在现代阅读、作文中见过这样的题型:“你是否支持?”、“你怎么看?”、“该不该”、“是否有必要”......

这类题型需要学生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面对这类题型,我们可以运用的思辨工具就是【权衡利弊法】。具体来说,权衡利弊法有三步:先尽可能地列出做某事的好处、坏处,再尽可能列出做这件事的坏处,最后再看看是否有兼顾方案、做出选择。

我们以北京24学年高一期中卷的作文题为例。

有人说,多方听取不同意见,会让我们明辨是非、智慧通达所谓“兼听则明”。也有人说,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向我们涌来,“兼听”更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甚至迷失自我。

请以“兼听”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北京24学年高一期中卷

我们来用【权衡利弊法】拆解一下:

首先可以表明你的态度:支持/不支持兼听;

第一步:兼听的好处:避免独断专行、从他人经验中汲取教训、尽可能地了解事情的全貌、互相验证;

第二步:兼听的坏处:易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的观点、决策反复、效率低下、迷失在信息洪流中;

第三步:思考是否有可以保留好处、避免坏处的兼顾方案:例如可以兼听,但要做好信息甄别和筛选;要把握自主决策权,要对自己的选择负主要责任

前面说的南京中考大作文(演讲稿:网络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有没有必要练字)也可用这个方法拆解。在C计划思辨课堂,类似的话题也讨论得非常频繁。

比如L7思辨说理课(对应初一年级)我们会跟孩子讨论:该不该允许允许中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我们会从身心健康、个人发展、人际交往等多个角度的利弊来进行分析。

点击链接阅读孩子议论文。

2)四步法

第二类题型孩子也见得比较多:

在作文题中:“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看法”;

在阅读题中,“为什么?结合本文分析原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请填空”、“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填空”等方式出现。

面对这样的题型,只需要一招:四步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即可轻松拆解。虽然在不同题型中,提问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启发”、“谈谈看法”就侧重【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分析原因”侧重【为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侧重【怎么办】但当面对材料时,先用四步法梳理一遍,就能让题目的核心逻辑自动浮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解题,更能事半功倍。

这里以2025年北京中考作文题为例。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的不懈追求。请以“这样生活更健康”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5年北京中考作文题

(北京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另一个题目是“一堂科学课”。也可以用四步法拆解。)

我们用四步法拆解:

①是什么:常见的一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刷手机、宅在室内缺乏社交、不规律饮食等;

②怎么样:这样的生活方式怎么样?——显然会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③为什么:“为什么出现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分析:外因——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网络多元信息对注意力的剥夺;内因:性格更内向、本来就有的一些饮食习惯等;

④怎么办:为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该做些什么?——针对原因,可以适当给自己减压、减少一定工作时间、更多走出户外等

“四步法”在现代阅读中也应用的非常广泛。2025年北京中考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关于“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的议论文。有三则文字材料,还含有表格。该文最后一道填空题,是需要从这三则材料中,提取“提高公共文明建设水平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横线填空)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我们还是用四步法拆解材料:

①是什么:这篇文章介绍了“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

②怎么样:这个指数非常重要;

③为什么:能够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程度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

④怎么办:怎么提升文明指数?第一是努力增强“讲好文明故事”的文化底蕴,第二是持续开展“文明旅游”等主题活动,第三是继续完善配套制度

当然,要想灵活应用【权衡利弊】【四步法】这两个工具,需要多次练习和应用,多用不同题型熟悉起来;在C计划思辨阅读课程中,还会从小学到初中反复进行训练——这也是帮助孩子从“背作文模板”到“真正掌握表达结构”的关键。

/图源网络/

考试也许是阶段性终点

但思辨力却是永远的起点

无论是期末考试,中考,甚至高考,都只是一场考试,是对过去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但表达的能力、思辨的底气、理解复杂事物的判断力,会跟着孩子一生。我们相信,未来属于那些会提问、敢表达、能思考的孩子。

培养孩子受用终身的底层能力——这也是C计划开设思辨课的初衷,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让孩子能从现在开始,保持独立思考,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人生方向。

/点击了解课程大纲/

文案:南木

编辑:鱼丸

排版:花世

C计划9年潜心打磨一门课

C计划思辨直播课,以批判性思维经典书深度阅读为核心,帮助孩子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会选择、负责任,适合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学生


部分级别真的售罄啦!点击这里了解课程信息,越早购买,优惠越大。⬇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考前焦虑爆表,这届家长要不要“卷”起来?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387118.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