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教育 > 正文

“领导再三要求,让我好好配合转账”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19日15:18:43

本文有1040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3分钟。

一个自称BaiBin(汉字拼音)的账号,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他说,自己不是卷走三亿的贪官,而是一枚被用完即被抛弃的棋子。

此前报道称,北京的一名法官助理,被指控“卷款三亿外逃”。

按照普通逻辑,当时的报道已引起公众的怀疑。毕竟,一个小小的执行法官助理,不可能轻而易举调动三亿元执行款,并逃避外汇管制转移到境外。

如此简单的双重漏洞,必然将真相指向比他更有权势的人物。

在公开信中,BaiBin否认所有指控,并详述了被迫卷入一场隐秘资金操作、最终仓皇逃亡日本的经历。

2025年3月,他按程序申请赴日本旅游,一周后返京并上交护照。

次月,单位领导两次约谈他。首次谈话中,领导暗示“有问题及时交代,组织还能帮你”;第二次会面时,领导从抽屉抽出一份文件在他眼前晃过——加粗的“XX即将叛逃”字样赫然在目。

当天傍晚,他在自己的包里发现早已上交的护照。“这是台前幕后之人给我的最后暗示,”他写道,“再不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4月19日,他用这本护照从北京出境飞往日本。海关未加阻拦,但他强调:“这不是潜逃计划,而是被迫逃亡。”

公开信的核心指向一笔7000万元资金的非常规操作。据他描述,该资金源于一起纪委查办的贪腐案:涉案者家属缴纳“退赔金”以求减刑。

按照通常做法,这笔钱本应上缴国库的款项,但“相关领导”决定换个玩法:借用另一个“集资诈骗案”的案号,将这笔罚没款伪装成给诈骗案受害者的执行款,以此来“掩盖本源”,完成一次高度不透明的资金调拨。

作为执行助理,他称自己仅负责流程操作,多次质疑却得到统一答复:“别问太多,上面有人。”领导甚至承诺:“好好配合,组织不会亏待你。”操作期间,他私下保存了资金流向记录、账户指令、受害人名单与拨款账户对比表等材料,试图留下证据链。

而在半个多月前,公众第一次得获此消息,则是另一个版本的剧本。在以严谨著称的财新网报道中,他是天之骄子。他利用了法院执行系统的漏洞,比如“单人执行”即可办理业务,将高达3个亿的执行款,一笔笔转入了私设的账户。

信源指出,BaiBin早有准备,“不仅钱款悉数转移国外,已获希腊国籍”。至于他如何获得希腊国籍,又如何带着全家出逃日本,疑点重重,没有答案。

“若我真卷款三亿,何至于连日本手机卡都要靠朋友接济?”他在公开信中反问。

他否认持有境外资产,称离境时未携带现金、贵金属或数字资产,生活依赖友人接济。针对“转移三亿资金”的指控,他驳斥道:“一个11年未晋升的法官助理,如何突破国家外汇监管转移巨款?”

更令他警惕的是离境后的媒体报道。媒体迅速刊出其精确出入境时间、护照类型及行程路径。“国家级敏感数据,普通记者如何获取?”

他质疑此举是“舆论清算”的前奏,“若我在国内,这些报道是否意味着我已‘畏罪自杀’?”

离京前,他将打印的举报材料留在办公桌,包括:

•涉案资金账户调令及财务明细

•领导关于“案号替换”的书面指示截图

•集资诈骗案受害人名单与资金账户对照表

•关联案件判决书

“这些材料是否被销毁,我不得而知。”但他同时保留部分电子备份,称其可揭示“执行系统的暗箱操作规则”。

逃亡日本后,他自称陷入“各方势力争抢信息的漩涡”。但他强调未加入任何团体:“我感激帮助,但拒绝被利用。

“若走投无路,我可能寻求正式庇护。”但他仍希望保留回国可能性。

这一事件折射出司法系统内部的灰色操作空间。这份公开信抛出关键问题,等待有司给出回答:

(一)钱到底去哪了?谁有权调度敏感案款?

(二)是7000万还是3个亿?是“罚没金”还是“执行款”?

(三)信息泄露的源头在哪?是谁将国家数据库的钥匙递给了媒体?

(四)这种精准的“舆论定罪”,权力由谁授予,又由谁来监督?谁在负责?

对照媒体的报道与BaiBin的自述,他提供的说法似乎更符合逻辑与常识。当然,也存在为自己辩护的明显立场与消息陷阱。

截至发稿,相关部门未公开回应。而公开信末尾的声明成为孤独的证言:“哪怕我无法继续发声,这份记录本身即是抵抗。”㳒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本站原创",由"本站原创"编辑,以上就是“领导再三要求,让我好好配合转账”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jiaoyu/381953.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