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资讯 > 社区 > 正文

【镇街动态】垎塔埠街道:持续擦亮“聚垎力 合救助”社会救助品牌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08日19:34:41

本文有1118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3分钟。

民之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我有所为。近年来,垎塔埠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形成协作联动的“大救助”格局,力求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有温度。
 

 
一、推行综合救助,形成社会救助合力
发挥部门联动,合力救助,破除各部门间的壁垒,促进不同救助职能部门由“碎片化”救助到“整体化”协作。一是加强政策联动。整合民政、人社、医保、市场监管、卫健、老龄等民生服务部门的社会救助政策,打破部门救助政策壁垒,促进救助政策资源共享。二是加强议事联动。根据救助对象的致困原因和实际需求,采取“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由第一受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涉及部门及时共议,统筹协商,实现政策内救助最大化,实现合力救助惠民生目标。同时,严把救助评审关,救助审批会由纪工委、民政、社区三方参加,纪工委全程监督评审工作,织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三是加强信息联动。一方面,联合多部门、社区、社工组织开展“横向联动、内外协调”,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主动发现未享受救助政策的困难家庭人员,通力合作进行社会救助,最大程度汇聚多方力量。另一方面,进行现场宣传调处。街道、各职能部门联合定期走进社区、小区,联合开展政策宣传大集市,现场宣传、解答,可现场办理的现场办理,可现场调处的现场调处。

 
二、推动全覆盖救助,织密社会救助网络
    织密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精准救助网络,形成服务内容、对象、形式全覆盖社会救助格局。一是服务内容全覆盖。民政部门汇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社会融入等关心关爱服务,建立起“政策找人”“资源找准人”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实现救助政策“兜住底”、专业社工“兜准底”、公益慈善“兜好底”,推动形成了关心关爱全覆盖的“大救助”格局。二是服务对象全覆盖。建立“一站式”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整合多部门服务事项,兜牢救助底线,实现困难群众救助事项全覆盖。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救助“一站式”受理窗口、社工站、儿童之家及爱心驿站等业务,服务涵盖老、弱、病、残等多类特殊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社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各社区帮扶需求,注重链接社会资源,引导社区的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及居民群众参与结对帮扶,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的综合救助帮扶模式,努力实现基层的弱势群体“一个不落”。三是服务形式全覆盖。利用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社会帮扶政策口袋本,让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查阅口袋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11个部门的社会救助、社会帮扶信息,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方式,真正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三、推行网格化救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实行“救助+网格”社会救助模式,全力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一是搭建民政网格化服务。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按照理顺关系、优化程序、提高效能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民政各项服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健全各业务之间、上下之间的职责体系,形成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机制,保障网格综合服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实现民政网格化运作。通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等人员实行帮包责任制,以网格划分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户。以街道“塔呼我应”品牌为支撑,开展入户走访和敲门问需活动,全面了解社情民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做到社情民情摸清、家庭情况摸清、困难诉求摸清“三摸清”。以网格式的走访、常态化的方式,完善精细化的治理,及时了解辖区居民情况并建立走访工作台账,及时发现辖区困难群众并进行救助,做到发现一起救助一起,切实落实应救尽救的原则,切实兜牢社会救助的底线。同时根据网格运行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社会救助网格化运作的有效拓展,切实将群众问题落在实处,解在难处。三是完善民政网格化宣传。通过网格化的宣传方式,做到送策上门、送策上户,让民生答卷有温度更有厚度。面对辖区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了解不全面不充分的情况,街道联合社区成立宣传服务队,定期到社区开展政策宣传以及集中办理,让困难群众、残疾人士不出小区甚至不出家门办理救助业务,做到上门宣传政策、上门办理业务,使救助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枣庄市中民政",由"样样知"编辑,以上就是【镇街动态】垎塔埠街道:持续擦亮“聚垎力 合救助”社会救助品牌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chuxing/377932.html做为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