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知 > 资讯 > 城事 > 正文

城关社区:民族共富孕新机 同心撷得满庭芳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27日11:24:52

本文有1629个文字,预计浏览时间5分钟。

城关社区地处华宁县县城中心,隶属宁州街道,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4434户13456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13个,共有党员310名,预备党员3名。有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白族、纳西族等9个民族交融共居,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华宁县城关社区
近年来,城关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盯“兴、治优”的民族共富目标,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先后荣获“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计生先进单位”“云南省绿色社区”“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省级优秀妇女之家”、省市县“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突出组织优势,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城关社区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大党建+大统战”的模式,不断育强基层党组织。一是实施“党员精准帮带产业工程”,依托本地民族小食品传统特色产业,由社区“两委”和党员带头探寻符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将“头雁”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和“民族传承技艺”等传授给失地群众,带领群众增强产业发展思维,提高产业技术能力。二是整合工青妇资源,定期举办“民族共富培训班”,为社区失地青年、留守妇女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陶塑、小食品加工等民族传统技能培训,截至目前,针对失地群众开展民族共富产业技能培训12期2340余人次。三是组建以社区“党员致富带头人、民族技艺传承人、回乡创业领头人、技术支持专业人、党群服务贴心人”为成员的社区“乡村振兴帮带团”,让失业群众都能掌握一门技术,致富能人产业更加优化,有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民族团结发展优势。四是针对发展产业面临人才引进难的问题,社区党组织主动争取县委支持,成立社区商会党支部,聚宁州香、冷链物流城、商铺经济带等民族传统技艺致富带头人资源,专注做好食用菌保鲜及深加工产业链。
 

突出同向聚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城关社区以同步丰富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出发点,紧扣宣传阵地建设,有效组织开展富有凝心聚力的民族团结群众性活动,努力构建牢不可破的民族团结格局。一是采取搭台推介、歌舞、戏曲、舞龙舞狮等艺术表演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进村、民族团结讲座、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城关社区智慧党建”、LED显示屏、智慧广播、宣传栏等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坚持不懈地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遵法守法意识。三是聚焦各族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建立民族团结服务窗口、矛盾纠纷调处室,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探索建立“村组干部+党员+乡贤+少数民族代表”的民族工作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为辖区内的各族人民提供全景式、保姆式的贴心服务。五是创新谋划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活动,联合驻社区单位开展与节庆相融合的民族团结宣教和服务,在润物细无声中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突出产业赋能,绽放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
城关社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在区域协同发展上,不断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联农带农助推农业产链式提质增效,成功探索打造食用菌发展“产、供、加、销”全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实现年产各类鲜菇1500余吨,产值2300万余元。一是与云南农科院、中科院云南分院等院校深度合作,培育本地型人才60余名,成功获批全市第一家“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二是流转土地600余亩,建成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4个,各类菌棚20余座,引入珍稀羊肚菌、金耳、花香菇、榆黄菇、红头竹荪等特色品种,不断增加产业特色优势。三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专注做好食用菌保鲜及深加工产业链,与本土龙头企业合作,截至目前研发生产食用菌包5款,各类罐头3款,香肠2款,累计销量达5万余件。四是与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合作做强社区带货直播间,运营抖音号“种羊肚菌的何支书”讲好品牌故事。与300多户农户签订产购销协议,菌包直销通海、江川、新平、红河州等地区。2023年销售羊肚菌18吨,销售额达220万余元。五是为周边种植户设立服务电话,定期巡回技术指导,实行“统分统收”运作管理。辐射县内外38个村(社区)从事食用菌产销一体化经营,就近吸纳贫困群众、失地农民就业,直接带动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试点开展强村带弱村,带领3个结对村(社区)实现增收20万元。
 

 

 

突出治理有效,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凝心曲”

 

 

 

 
城关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构建“总支引领、支部推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联动新机制,实现社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一是整合职能部门、社会多元、共建单位力量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不断延伸为民办实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触角。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召开民情恳谈会12次,及时调处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10余起。实施“雪亮工程”试点建设,辖区内共安装160多个摄像头,实时传回社区内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小花园”行动打造的互嵌式居住生活环境。二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构建服务人员健全、服务队伍健全、服务机制健全、服务活动健全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成立社区“爱心食堂”,每天服务100余名老年人,社区每年补助老年食堂20万余元,有效解决孤寡老人吃饭难、娱乐难、融入难问题。三是全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每年投入10万余元开展读书会、假期小课堂、父母成长课堂等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形式带动整个家庭参与。依托联合国儿基会、全国妇联建立单亲家庭互助协会“单翅飞翔吧”,对单亲家长开展技能及教育子女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对单亲子女开展阳光帮扶行动。目前,协会会员由原来30多名增加到现在70多名,辐射带动到全县4个城市社区。四是倡导各族群众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者、促进者,广泛开展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好家庭”“好邻居”“等微创活动,使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于"华宁统战",由"样样知"编辑,以上就是城关社区:民族共富孕新机 同心撷得满庭芳所有内容,如有问题请自行判断,转发或引用请将http://www.yangyangzhi.com/m/chengshi/378787.html做为出处。